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惊蛰反映着自然界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萌发、生长的状态。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农耕生产与大自然的节律息息相关,惊蛰节气在农耕上有着相当重要的意义,它是古代农耕文化对于自然节令的反映。
“蛰”,指“藏伏”,昆虫入冬藏伏土中;“惊”指“惊醒”,天上的春雷惊醒蛰虫。所谓“春雷惊百虫”,是指惊蛰时节,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在古时惊蛰当日,一些地方人们有用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惊蛰打小人驱赶霉运习俗。此外还有“蒙鼓皮”“吃梨”“祭白虎化解是非”等习俗。
惊蛰节气的标志性特征是春雷乍动、万物生机盎然。从中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南北跨度大,春雷始鸣的时间迟早不一。“惊蛰始雷”仅与中国南方部分地区的自然节律相吻合。
什么是影响虫子的关键?
你可能会有很多答案,建筑、外环境、生产性质、卫生……
但当你抛开局部因素,放到一个足够大的维度去看,气候才是!
气候让虫子更多
昆虫属于变温动物,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较大,在自然进化的过程中,昆虫已经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适应温度的变化并且形成了长期的协同适应机制,如滞育、化蛹场所的选择、行为、抗冻耐热的分子机理、物候学等。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发布的信息:2023年,全国平均气温10.7℃,较常年(9.9℃)偏高0.8℃,为1961年以来最高,打破2021年10.5℃记录。全国大部地区气温偏高0.5~1℃。山东、辽宁、新疆、贵州、云南、天津、湖南、河北、四川、河南、北京、内蒙古、广西等13个省(市、区)气温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高,全国共127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突破历史极值。
研究表明,由于温度的升高,寄主植物和昆虫发生期提前,而捕食性鸟类并没有提前发育,并且寄主营养物质发生改变,造成昆虫的发生期缩短,更加不适宜捕食性鸟类的生存,没有起到控制害虫的目的。
2024年虫子会更多吗?
要预测2024年的虫子,要看2个关键因素:
1) 正在过去的这个秋天和正在经历的冬天,虫子的种群密度会怎么变化?
2) 影响虫子的关键因素气温,在2024年会怎么变化?
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2023年秋季以来(9月1日至11月1日),全国平均气温15.0℃,较常年同期偏高1.4℃,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高。这个气温说明了什么?
1) 秋季温度高,虫子因为温度的原因,仍在快速地繁殖;
2) 在进入冬季前,虫子种群进入越冬(或滞育或休眠)的更少;
那么,这个冬天的气温能“冻死”足够多的虫子吗?
也没那么乐观,经国家气候中心组织的全国气候趋势预测会商综合分析研判,预计今年冬季(2023年12月至2024年2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同期或偏高, 前冬偏暖,后冬接近常年。
那2024年春季呢,倒春寒总是可以解决掉那些蠢蠢欲动的虫子吧?
确实,新春冷暖虫先行,可国家气候中心的预测是:春季(2024年3月至5月),全国大部地区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降水接近常年到偏多。
看看,够暖和,水又多,虫子早醒和繁衍后代的条件基本就全了……
现在你应该明白了,2024年的虫子不会少,实际上近几年PCO的从业人员应该也都很清楚,即便个别场所的虫子没有明显变化,但是一些特殊害虫的异常活跃案例,越来越多了。
虫子多了,该怎么办?
虫子多了,别焦虑。看到预测的信息,最重要的就是指导接下来的行动了,这些行动,你可以开始筹划了:
1)好好筹划一下,找一家专业的虫害防制服务商,让他们帮你看看有哪些导致害虫发生的风险,做一次彻底的本底调查;
2)不管你是什么企业,年前前后肯定会有一小段“淡季”,是时候将发现的问题逐一解决了;
3)对于过去或者周边有哪些特殊的害虫异常活动情况,可以提前做些预防性的工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