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上海和洁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网站!
(86 21) 6589 4998

后期性害虫

Ⅰ谷盗类
一、种类与分布
● 锯谷盗Oryzaephilus surinamensis (L.) 鞘翅目,锯谷盗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国内除西藏外各省区均有分布。
● 长角扁谷盗Cryptolestes pusillus (Schönherr) 鞘翅目,扁甲科。分布遍及世界温暖湿润地区。国内除西藏、新疆、宁夏、内蒙古、黑龙江、辽宁、陕西等省区外各地均有分布,淮河以南尤为普遍。
 
二、寄主及为害:锯谷盗、长角扁谷盗
      为害稻谷、大米、小麦、玉米、高粱、豆   为害破碎稻谷、大米、玉米、小麦、高粱、豆类
      类、油籽等,也食害面粉、干果、坚果等。 及芝麻、油籽等,还为害面粉、谷粉、中药材等,
      偶尔为害糖、淀粉、药材、烟草、干肉等,偶尔也咬食玉米象的卵。是一种后期性害虫,因
      是后期性害虫中很重要的种类。成、幼虫  而造成的损失不大。成、幼虫均为害。
      均为害。
三、生活史及习性:锯谷盗、长角扁谷盗
    生活史:世代华北1年3代,东北南部2代 1年3-6代。
越冬场所:群集于仓库缝隙、仓板下及仓外枯树   较干燥的碎粮、粉屑、垫糠、尘屑或仓
                 皮下、砖石下、杂物中、尘屑内。     内缝隙。
周年生活:越冬成虫次春3月气温回升后,爬回仓内粮堆活动、繁殖。
习性
(1)成虫 :锯谷盗、 长角扁谷盗
         活动:爬行快。喜向上爬和群集于粮堆高处、善飞翔上层、表层。喜群居。
          产卵:多产在缝隙、碎屑内或粮粒上,散或集产。   在约5mm粉类表层或缝隙内。
                     单雌可产35-100粒,最多达285粒。        单雌平均产卵242粒。
(2)幼虫:龄数3-5岁
         活动:行动活泼,有假死性,只能为害粮食     为害碎粮及粉屑,亦喜食受害种子胚部,常钻
                   为害    碎屑或粮粒胚部,不能为害完整粮粒。   入玉米象产卵孔内取食。幼虫老熟后
                    常连缀粉
          产卵:幼虫老熟后即在碎屑内化蛹。           屑做成白色薄茧,茧内化蛹。
四、发生与环境关系
    气候因素   影响种群消长数量和各虫态历期长短发育适宜温度30-35℃,最适发育温度34℃。
 最适温度32℃(一说37℃),最适相对湿度 有效发育温度17. 5-40℃;发育适宜湿度80   90%。
成虫较耐寒,-10℃可存活20天,-5℃-90%。-6. 7至-3. 9℃各虫态1周都死亡;成   可存活32天,
0℃可存活80天。虫47℃1h即死亡。
      寄主 成、幼虫都喜食破碎粮粒和粉屑。一定含水量时,为害程度随破碎粮粒的增多而增加。
在半碎粮食中发育最快,粮食碎屑中次之,完整粮食中发育最慢è故为后期性害虫重要种类。
 
五、综合防治
1、越冬防治  秋末冬初成虫越冬前,在粮面或粮堆四周铺麻袋等设潜所诱杀;次春天气转暖时,
   可在仓外四周喷一条马拉硫磷带,以阻止仓外越冬成虫返回。
2、低温杀虫
(1)冬季开门窗或鼓风机通风降温杀虫。
(2)冬季仓外薄摊
3、诱杀成虫  利用成虫有向上爬的习性,在粮堆上可堆若干小尖堆,堆顶插一草把或诱虫竹筒等集中处理掉。
4、移顶或揭面。
5、曝晒
6、过筛  保证粮粒完整、纯净
7、施用谷物保护剂  粮内可拌入10ppm的马拉硫磷或其它谷物保护剂。
8、空仓消毒、药剂熏蒸
Ⅱ 蛾类(米黑虫、粉斑螟蛾)
一、种类与分布
米黑虫(米缟螟)Aglossa dimidiatua (Haworth) 鳞翅目,螟蛾科。国外分布于日本、印度。国内除西藏外各省、市、区均有分布。
(属名)粉斑螟蛾(干果斑螟)Cadra cautella (Walker) 鳞翅目,螟蛾科。分布遍及世界各地。国内除西藏外各省、市、区均有分布。
二、寄主及为害:米黑虫 、粉斑螟蛾
         为害大米、稻谷、米糠、小麦、麸皮、玉    为害破碎稻谷、大米、玉米、高粱、小麦、
         米、小米、大豆、谷粉、茶叶、烟草、辣    面粉、大豆、花生、可可豆、棉籽等。幼虫
         椒、蚕茧、动植物标本、中药丸等。幼虫    常吐丝连缀粮粒成块,藏于其中为害,散装
         吐丝连缀粮粒碎屑及粪粒做成长管形茧,    粮受害严重时,常见其表层布成厚网。
         藏于茧中食害。
三、生活史及习性:米黑虫、粉斑螟蛾
1、生活史:世代1年1-2代,1年4代。越冬虫态幼虫 
                 越冬场所  仓库板缝、柱缝、包装物品等缝隙内       包装物上、仓库缝隙及阴暗角落处。
                 周年生活  成都:越冬幼虫次春3、4月结茧化蛹;   越冬幼虫次春化蛹、羽化。第1代发生
                 第1代成虫5月上旬至6月上中旬出现,  于5月,第2、3、4分别发生于7、8、
                 第2代成虫8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    9月。每完成1代约需1-2个月。
2、习性
(1)      成虫:米黑虫、粉斑螟蛾
        活动节律:昼伏夜出
               产卵:第1代成虫单雌可产91-941粒,平均    卵散产于粮食表面或包装物缝隙内。
                         466粒;第2代成虫单雌可产44-534粒,平均313粒。
(2)幼虫
        活动及  幼虫吐丝连缀粮粒碎屑及粪粒做成长   初孵幼虫以成虫尸体及碎粮或粉屑为食,稍
为害    长管形茧,藏在茧内为害。越冬幼虫   大后则吐丝连缀粉屑及粮粒做成长茧,藏在喜群集
做茧,并吐丝结网以至不易脱   茧内食害。爬行时有吐丝结网习性。老熟后落。 即在包装物上、
仓库缝隙或粮食内做白色强韧薄茧化蛹。有群集做茧越冬习性。
 
四、综合防治
发生与环境关系:米黑虫、粉斑螟蛾
    气候因素:影响种群消长数量和各虫态历期长短抗寒力较弱。
1、0℃经1周各虫态即全部冻死。
 2、曝晒。
3、空仓消毒
4、诱杀  灯光、性诱剂
5、化学防治  入仓前DDV挂袋熏蒸成虫,防止产卵为害;储粮中拌谷物保护剂;熏蒸剂熏蒸等。